泰国芭堤雅一家餐厅里,10多名赤膊纹身的壮汉突然大打出手,顾客尖叫逃窜,监控拍下全程。 韩国媒体第一时间咬定“是中国游客在抹黑国家”,结果泰国警方一查护照,全员都是韩国人!
现场韩语脏话“西八”响个不停,让韩媒的“甩锅大戏”穿帮。 事件反转后,韩国网友集体删帖,韩媒连夜改口骂“国耻”,这出国际版“贼喊捉贼”,比韩剧还刺激。
1. 事件始末
2025年7月11日,泰国芭堤雅市中心一家火锅店突然炸锅。 监控显示,凌晨3点30分,10多名光膀子、满身纹身的男子摔碗砸桌,椅子翻飞,一名男子甚至抄起酒瓶砸向同伴。
场面混乱到邻桌游客尖叫着往外跑,店员躲在柜台后直哆嗦。
最初,泰国某自媒体账号发视频时配文:“中国游客在芭堤雅打架! ”标题党把“韩国人”改成“中国人”。 这条视频在TikTok上疯传,3小时播放破百万,评论区炸出大量“中国游客素质差”的骂声。 韩国部分媒体直接宣称“中国人伪装成韩国人打架,故意搞臭韩国名声”。
泰国警方7月16日甩出铁证:涉事4人全持韩国护照,冲突是聚餐时因“谁买单”引发的口角。 现场录音里,韩语脏话“西八”(씹새야)此起彼伏,甚至有人用韩语骂“滚回中国去”。 餐厅老板无奈表示:“他们赔了10万泰铢(约2.3万人民币),名声砸了。 ”
2. 韩国媒体的“变脸”操作
事件刚发酵时,韩国《每日经济》等媒体用“中国游客又丢人”当标题,配图把韩国人照片P成中国身份证。 一些亲政府账号煽动:“中国故意派黑社会破坏韩国形象! ”结果三天后,泰国警方直播通报时,韩国网络瞬间变脸。
网民集体删帖,某热门评论区从“中国人该死”变成“删帖保命”。《朝鲜日报》匆忙发社评改口:“韩国人素质低下,必须严惩! ”首尔某论坛流出聊天记录,显示事件前一天,涉事韩国游客曾在群聊里吹嘘:“装成中国人打架,肯定上热搜! ”
3. 深层剖析
历史伤疤与文化自卑:韩国历史上长期以“小中华”自居,近代独立后急于切割中华文化影响。 韩服、泡菜等争议不断,部分群体通过“抹黑中国”强化民族认同。
流量经济驱动:泰国自媒体为博眼球,故意把“韩国人”写成“中国人”。 数据显示,带“中国”关键词的争议视频点击量比普通内容高3倍以上。
政客借题发挥:韩国保守派常借“中国威胁论”转移国内矛盾。 2024年韩国大选期间,某候选人就曾用“中国间谍”谣言拉票,结果被揭穿后支持率暴跌。
4. 国际对比
2023年巴基斯坦事件:韩国人盗窃被抓,谎称“我是中国人”,警察用韩语训斥:“滚回你们国家! ”
2024年迪拜机场冲突:两名韩国游客打架,被误认为中国人后,同团游客立刻改口:“他们其实是韩国人! ”
数据佐证:韩国外交部统计显示,2024年韩国人在海外涉及暴力犯罪的案件中,有17%曾试图冒充其他国籍。
5. 舆论战启示
警惕“完美受害者”叙事:韩国媒体把本国游客塑造成“被中国逼急的受害者”,却绝口不提他们酒后撒泼、砸店赔钱的丑态。
查证三要素:时间、地点、证件。 泰国警方通报明确显示,冲突发生于当地时间7月11日凌晨,涉事者护照签发地均为首尔。
文化差异≠素质问题:韩国年轻人流行的“炸鸡啤酒+纹身”文化,容易引发冲突,这属于社会现象,与国籍无关。
结语
泰国警方公布的执法记录仪画面里,一名韩国游客边擦鼻血边嘟囔:“早知道该说自己是日本人。”这句话成了事件最真实的注脚。 当民族主义变成流量密码,真相反而成了最脆弱的道具。
盛达优配app-股票在线配资平台-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-安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